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老城区法院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依法办案的同时,不断延伸司法职能,积极构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新需要,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即日起,老城区法院推出专栏,对本院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筑牢社会和谐司法屏障工作做法及成效予以展示,切实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报告中指出的“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聚焦源头治理 念好基层社会治理“和”字诀
示范性判决,好!
2017年,原告秦某与被告洛阳某房产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双方对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时间进行了约定,但原告支付全部放款后,被告却未按约定协助原告完成房屋所有权登记。原告诉至法院。
老城区法院多方了解后得知,该起纠纷涉及逾期办理房产登记违约金的确定问题,牵涉老城某小区900余户业主,628起案件。为更好地解决该批系列案件,老城区法院找准切入点,探索并大力适用“示范性案例+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模式,以第一批立案的16起案件作为示范案例先行审理判决,引导628件案件通过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妥善化解,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老城区人民法院以“科技赋能+智慧服务”为抓手,主动融合智能诉讼服务优化和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一是融合智能诉讼服务优化和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3个科技法庭,购置自助立案机、24小时无人律所,打造“零接触”诉前调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建立“点单式+沉浸式”诉讼服务新模式,实行“社区点单、法官接单、群众沉浸式体验”,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
三是充分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网上立案渠道和诉讼风险评估终端、互联网诉讼服务终端等诉讼服务智能设备,帮助当事人科学评估诉讼结果,大力适用线上调解化解纠纷。

四是依托“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在全市率先推进三级调解组织、司法联络员、调解员全面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截至2022年10月底,共办理诉前调解案件1610件,调解成功883件,成功率52.13%。

五是探索适用“代表人诉讼”解纷模式,妥善化解涉老城区某培训机构学生、员工107人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和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某花卉中心60家租户租赁纠纷群体性矛盾纠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岁月悠悠,钩沉致远。每一次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理念的传承。法庭上的细思明辨、手掌上的司法服务、巡回路上的千里奔行、田间地头的释法说理……砥砺奋进,逐梦前行再出发!老城区人民法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为司法为民留下生动注脚,带给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妥妥的安全感,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