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宣读了《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员会关于表扬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工作先进典型的决定》,老城区人民法院——“三中心联动”化解涉民商事矛盾纠纷工作法入选并获得表彰。会前,省委书记楼阳生会见了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先进典型单位代表。老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谢黎到现场接受颁奖。
近年来,老城区法院坚持党委领导,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形成综合协调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司法保护中心“三中心联动”化解民商事矛盾纠纷工作法。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委派诉前调解案件4395件,结案4303件,调解成功2739件,调解成功率63.65%。
综合协调中心加强前端治理。始终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胆创新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是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超市”。争取党委支持,推动成立“和事老城”多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综合协调中心,以综合协调中心为主线,搭建街道、专业调解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的立体化综合性服务平台,集合纠纷首问接待、信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多元调解、行政争议化解、公证仲裁、诉讼服务、速裁速执等职能。二是构建五步化解机制。按照纠纷繁简分类,逐级由社区、街道、政府职能部门、专业调解组织进行调处,按照“属事原则”统一派单,繁案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专案团队进行化解,仍未化解的予以诉讼立案。三是提供“菜单式”解纷服务。强化调解队伍管理,完善调解队伍信息公开、培训指导、考评激励等制度,审判团队与街道结对提供调解指导,调解员实行阶梯型奖励补贴。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督导督办,将纠纷化解率、万人成讼率等作为平安建设考评体系重要指标,常态化开展“无讼社区”“无访社区”创建评比。
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中端分流。严把民商事纠纷繁简分流端口,实现“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一是优化“智能”服务。诉讼服务中心引进“无人律所”法律服务自助终端、诉讼风险评估终端、智能诉讼服务终端等智能设备,由专人指导使用,通过科学评估诉讼风险,引导群众选择非诉讼纠纷解决渠道化解纠纷,通过“在线调解+司法确认”为简案化解提质增效,连续三年在线调解案件占比超30%、诉前调解成功率超60%。二是加强“执源”治理。成立全省首家执前矛盾纠纷化解中心,联合阿里资产、拍辅机构等社会力量,以“第三方调解+自行变卖”方式,在执行程序启动前促成和解,形成“诉前调解+执前和解”老城特色,督促履行生效案件652件,促成执前和解176件,执中和解133件,自主挂拍房产3套,成交2套,和解1套。三是实行“示范”诉讼。探索实行“示范性案例+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在系列性、群体性等复杂案件中选取少数案件先行立案,进行示范调解或裁判,参照调解、裁判结果处理其他同类案件,通过个案示范处理带动批量案件高效解决。妥善处理某小区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628件,调撤581件;某花市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系列案36件,调撤36件。
司法保护中心落实后端服务。主动延伸司法服务,更加注重民商事案件深层社会治理。一是实行“文书”二次答疑“机制。通过明晰职能责任,严把案件裁判质量,以“个案监管”强化“类案管控”,带动以“质量、效率、效果”为导向的审判执行质效有效提升,落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判后答疑微信群”实行“二次答疑”机制,由院庭长对上诉案件进行二次答疑,严把案件质量关口。二是创新“五位一体”机制。建立司法保护中心,打造集咨询、调解、立案、审判、执行“五位一体”运行机制,构建起有效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纠纷解决新机制,成功调解“抖音”公司与“腾讯”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并结合“联企助企微信群”为涉诉企业提供后续风险评估咨询服务。三是扩展“事后”服务。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司法保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网店“一件代发”销售批量侵权、KTV行业侵权频发等问题,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与文旅部门共同推进成立文化娱乐行业协会。50名法官深入一线走访商铺,发放《经营风险提示书》,普法宣传活动在2000部电梯卫士循环播放,16家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全网累计曝光量达70余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