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城法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老城法院的光辉历程。如今,青春的痕迹逐渐消散,但他们心中的司法热情之火仍熊熊燃烧。我们开设“榜样在身边”专栏,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新一代老法人勇毅前行。
今年已经是冯旸进入老城区人民法院的第十四个年头,作为一名民事审判庭的员额法官,经过审判、执行多岗位的历练,冯旸始终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法律事业的热忱。
“我深切感受到一名好法官,需要有正义、责任、智慧、良知等多种品格,其中良知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良知是一种内心向上、向善的力量,一种对弱者天然的同情心,要求法官对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情感、道德等因素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这样办案才会更加契合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普遍认知和共同感受。
刘某驾驶两轮电动车行驶至路口,不慎被杨某驾驶的重型特殊结构货车撞倒受伤。刘某住院后,共收到医疗赔偿费用60余万元。但事故发生至今,尚有50余万元迟迟未支付,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刘某痛苦万分,无奈诉至法院。 “去年8月,我走进法庭,看到刘某家人早已来到法庭,他的家人坐在审判席的角落里,低着头,不停擦拭眼泪,情绪十分低落!”这个场景令冯旸印象特别深刻。
“家人(刘某)受伤后,生活难以自理,目前靠父母家人在外打零工养家糊口,家庭十分困难,请求法官帮忙调解,尽快理赔到位。”
冯旸本着“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找到被告方杨某所在公司负责人以及保险公司理赔负责人,深度沟通细谈,从人道主义关怀,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希望能想办法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偿付刘某的赔偿款。 相关细节进一步沟通后,双方再次达成调解协议,共计赔付刘某剩余治疗费用50余万元。同时,因伤情及治疗需要,刘某对后期治疗费用待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后另行主张。
看着当事人送来的锦旗,冯旸感慨到:“该案依法判决并不难,但法官要有体察群众疾苦之心、感受百姓困难之心。我担心该案判决后,当事人的赔偿款落空,刘某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因此持续关注该案,直到家属收到案款才放心。作为一名法官,要把心放正,多替老百姓考虑和着想。”
“只要能好好沟通,没有人愿意在法庭上剑拔弩张地对峙!” 冯旸坚持把调解工作贯穿在审判始终,在摸清案件情况和纠纷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搞好庭前调解,力争不开庭调解成功并履行;对矛盾深案情不明的案件,开完庭后及时进行庭审调解,析法明理;纠纷较深的案件她也不放弃庭后调解,她抓住一切可以调解的机会进行调解,不仅肯花时间愿意调,更会花心思善于调。
某次,冯旸处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公司和员工经过劳动仲裁均诉至法院,员工认为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主张赔偿,公司则认为双方劳动关系早已解除,没有赔偿责任。双方情绪激烈,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冯旸凭借深厚的法律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案件双方都还有调解的余地。为了快速解决纠纷,她抽丝剥茧,还原真相,释法说理,反复沟通,通过“背对背”反复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没想到之前闹得那么不愉快,现在还能和对方坐在一起相谈甚欢!法官的耐心和细致让我深受感动,感谢您!”公司负责人感慨到。
看到当事人的笑脸,冯旸觉得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冯旸不断探索调解艺术,总结调解技巧。 “老百姓来打官司,肯定是有难处的,作为法官,有能力也有义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我的努力,让他们的生活恢复安宁,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在冯旸心里,再多的夸赞都抵不过一份调解书来的舒坦。
“作为一名法官,我们的初心就是恪守职业道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的使命就是坚守底线,尽己之力让司法为民落地生根。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珍惜法官的职业荣誉,勤学善思,慎独慎行,做一名忠诚履职、敢于担当的人民法官。用自己的点滴言行,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当事人的心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一名普通法官不平凡的奋斗历程。”